纵隔肿块可能出现在纵隔内的任何位置,最常见的是在腹侧前部和肺门周围,肿块的位置可能提示肿块的起源器官或组织,例如,肺门处的肿块可能是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的肿大或心脏基部的肿块。
通常发现肿块时它们的体积已经太大而难以确定其起源。
评价其他胸腔内结构的移位有利于推断肿块的起源。临床症状因肿块的大小和位置不同:
前纵隔肿块通常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和运动不耐受。
偶尔出现由于食道压迫或胸腺瘤引发的副肿瘤性肌无力巨食道症导致出现的干呕,呕吐或反流症状。
纵隔肿块压迫末梢神经可能引发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症(霍纳氏综合症)、发声变化和喉麻痹,也可能压迫血管或淋巴管;
若前腔静脉被压迫,则可能导致头颈部和前肢的肿胀,若后腔静脉被压迫,则可能出现腹腔积液。
| | | | | 脂肪瘤 | 食道扩张、阻塞、异物 | 炎性淋巴结病 | 食道异物 | 纵隔内疝 | 淋巴瘤 | 主动脉瘤 | 纵隔炎 | 食道肿瘤 | 心包囊肿 | 胸腺瘤 | 神经源性肿瘤 | 淋巴瘤 | 食道肉芽肿 | 腹膜心包疝 | 异位甲状腺瘤 | 脊柱旁瘤 | 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 | 食道憩室 | 心包脓肿或肉芽肿 | 脓肿、肉芽肿 | 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 | 主动脉瘤或心基部瘤 | 食道裂孔疝 | 纵隔脓肿或肉芽肿 | 纵隔炎 | | 异位甲状腺或甲状旁腺瘤 | 神经源性肿瘤 | | 纵隔出血 | | 食道异物 | 异物性肉芽肿 | | 纵隔水肿 | | 转移性肿瘤 | | | 转移性肿瘤 | | | | | 囊肿 | | | | | | | | | |
鉴别真正的纵隔肿块和正常的解剖变异是非常重要的。宽、浅胸犬,如短头犬品种,纵隔通常更宽,肥胖的小型或微型犬在纵隔内有更多的脂肪堆积,并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和运动不耐受的临床症状,从而误导诊断。 随着肿块增大,周围组织的移位越发明显,前纵隔肿块通常导致心影消失,心脏向尾侧移位,气管变位。
隆突的位置向尾侧变位至第六肋间隙,提示心脏移位而不是心脏增大;临近纵隔的肺叶肿块与纵隔内的肿块通常较难鉴别,纵隔内的肿块在左右侧位片上大小和形态均相似,而肺叶上的肿块大小可能因为肺的膨胀或放大效应而不同。腹背位片上不易鉴别前纵隔肿块和肺前叶的肿块。 后纵隔的肿块用腹背位或背腹位片评价更加敏感。
卵壳样钙化的小脂肪或软组织密度病变常出现在猫的纵隔内,这是结节性脂肪坏死的病灶,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
纵隔或胸腔积液常与纵隔肿块同时出现,导致胸腔内结构轮廓消失。大的前纵隔肿块伴有胸腔积液时,肿块和心影经常完全消失,但是隆突的后方移位仍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 其他摆位,如站立侧位,垂直腹背位,采用水平射线,可能对鉴别积液和肿块有帮助。
当出现巨食道症(胸腺瘤副肿瘤性重症肌无力)或腹部淋巴结病和肝脾肿大(淋巴瘤),应进一步病理学检查。 由于肿块通常为软组织密度,所以仅从影像学表现无法进一步鉴别诊断,但偶尔可见肿块的钙化(如畸胎瘤)或脂肪密度影像(如纵隔脂肪瘤)。超声技术对进一步诊断有很大帮助,可以借心脏或肝脏作为声窗,如果肿块足够大,也可以直接从胸廓扫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