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 纵隔是指位于两个胸膜腔之间的腔隙和包裹在其内的所有结构,其两侧界限是纵隔胸膜,前至胸腔入口,后达横膈膜,在头侧通过胸腔入口处与颈部深筋膜面相连,尾侧则经由主动脉裂孔与腹膜后腔隙相通[1]。 为叙述方便,将纵隔横向分为三部分:前纵隔(心脏前)、中纵隔(心脏周围)、后纵隔(心脏后)[3]。前纵隔内结构包括前腔静脉、迷走神经、淋巴结、气管、食道及幼年动物的胸腺;中纵隔内包括心脏和主要的大血管、终末气管、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后纵隔则包括降主动脉、后腔静脉、奇静脉、胸导管、左右交感神经干、迷走神经和食道[4] ,纵向上则可由隆突背侧面水平分成背侧区和腹侧区两部分[1]。 除了气管和食道内腔,纵隔内的其他结构均为液体或软组织密度,故而缺乏足够的对比来辨别相邻结构间的界限。即使纵隔中有一定量的脂肪堆积时,由于胸部X线摄影采用的高千伏技术,对比度的相对不足也使得纵隔内软组织器官的轮廓难以分辨。 纵隔的腹侧缘与胸骨背侧面相邻,在侧位X线片上,这个位置可看到一条软组织密度带,是胸横肌、胸内动静脉、胸骨淋巴结等结构的复合投影,胸骨后剑突水平通常有脂肪堆积,纵隔的腹侧区结构不应与胸腔或纵隔积液混淆[1]。
淋巴结 胸骨淋巴结(胸骨、胸骨后、胸骨前)通常是成对的,但也存在其他可能的变异[1]。这些淋巴结位于胸骨的背侧第二胸骨片水平,接受来自胸壁和腹腔的淋巴液,如果它们发生肿大,则应考虑腹腔疾病的可能。前纵隔淋巴结的数量不等,这些淋巴结的位置邻近前腔静脉、头臂动脉干、左锁骨下动脉和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分为肺淋巴结和气管、支气管淋巴结。肺淋巴结通常不可见,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是最大的一组淋巴结,位于心基部主支气管之间的V型结构中,隆突的后背侧。左右支气管淋巴结分别位于各侧支气管旁,紧靠隆突之前,左支气管淋巴结在气管背侧,而右支气管淋巴结在气管腹侧。明显的X线征象只有在淋巴结肿大的时候才能看到,淋巴结的钙化可能作为真菌病的后遗症出现。
幼年动物的纵隔 在幼年动物,胸腺由于体积较大而可以见到,对猫来说,侧位片最易见到,是位于胸部腹侧前部,平行于心脏前缘的新月形软密度阴影。对于犬而言,在背腹位片上最易见到,从中线向左侧延伸的三角形密度阴影,即所谓“胸腺帆”,侧位片上偶尔见于心脏前缘。 4月龄时,胸腺体积达到最大,然后逐渐萎缩退化,在1岁左右时就不再可见;偶而在老年动物可以看到胸腺残迹,显示为原胸腺位置处一条狭窄的高密度线。
Sussdorf’s 区域 Sussdorf’s区域引用自人类后纵隔中的一个区域的名称,在一些犬的解剖和放射学文献中也有提及,指的是主动脉腹侧,远端食管右侧的区域。从胚胎学上讲,它是由于横膈膜发育而被留在胸腔内的网膜囊残迹。对于人类来说,也称心下囊,可能成为腹部器官发生疝气的位置。
|